2022年已经过去,回顾这起起伏伏的一年,家居行业发生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包括房企资金对于家居建材企业的影响、行业新标准的发布、明星代言塌房、企业上市和融资的热潮、家居卖场的低潮、我国家居企业在海外维权成功的先河案例、智能门锁企业的高速发展等等。搜狐焦点家居带大家一起回顾2022年家居行业十大事件,并从中探寻出一些规律和经验。
01
知名房企资金问题不断
家居建材企业受影响
2022年,房地产市场动荡对于家居建材行业的影响持续发酵。一月份,上市房企——华夏幸福,爆出资金问题,作为A股上市房企,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流动性资金出现阶段性紧张,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本息金额73.25亿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2023.04亿元。据了解,与华夏幸福有深度合作的知名企业有海尔、海鸥住工、三棵树防水等。
对于家居建材行业来说,最严重的不是一家房地产企业资金出问题,而是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在“踩红线”。统计数据显示:绿地控股负债达到1.2万亿元,负债率达到139%,踩踏三道红线;富力地产负债约3700亿元,负债率达到了130%,踩踏三道红线;融创中国负债规模达到9300多亿,负债率达到了56%;万科负债规模达到了1.4万亿元,负债率达到了18%。
02
家居行业4项标准发布
涉床垫、沙发、屏风和办公椅
2022年2月,中国家具协会发布了《床垫质量安全等级评定》《沙发质量安全登记评定》《屏风桌质量安全等级评定》《办公椅质量安全等级评定》四项团体标准,将对提高床垫、沙发、屏风桌、办公椅产品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团体标准的发布,将更加规范市场,为消费者选购优质产品提供权威的参考。
据了解,团体标准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一般来说,团体标准的指标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因此,达到团体标准要求的企业实力都比较强,以团体标准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比较高,团体标准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倡导质量强国的大环境下,四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对提升中国家具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明星代言人塌房频发
家居企业选择需谨慎
2022年有人爆红,有人塌房,而不慎选择了塌房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的家居企业,相信在2023年会更加谨慎。北京警方在侦破一起违法犯罪案件中,将演员李易峰查获,该人对多次嫖娼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其已被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王力安防随即在官方微博中发布,即日起终止与李易峰的一切商务合作关系。
邓伦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偷逃个人所得税4765.82万元,其他少缴个人所得税1399.32万元。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上海市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邓伦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5日当天发布通知称:即日起决定与邓伦先生解除合作关系,现通知索菲亚集团名事业部与全国经销商立即下架所有邓伦先生相关物料。
04
企业上市、融资热潮不断
存量市场竞争时代正式开启
2022年,家居企业上市、融资热潮不减,慕思股份、箭牌家居、森鹰窗业、趣睡科技等家居企业陆续上市。6月,慕思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8月,趣睡科技登陆深交所创业板;9月,森鹰窗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10月,箭牌家居在深市主板上市,募资重点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等。此外,科凡家居、马可波罗、有屋智能、诗尼曼家居、华鸿画家居、新明珠集团、玛格家居、皇派家居等仍在加速冲刺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在存量市场竞争时代,企业进入一个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既要追求适当的增长速度,也要追求企业的经营质量。
05
智能门锁加速上市
德施曼、凯迪仕等抢占赛道
2022年,德施曼、凯迪仕、美智光电、云鹿等智能门锁企业相继推进资本化进程。10月,德施曼官方微信号发布信息称,其完成D轮融资。同月,美智光电与凯迪仕启动IPO辅导工作,智能门品牌云鹿宣布已完成天使轮、Pre-A轮两轮总额近亿元融资。
智能门锁作为全屋智能的入口,是很多家庭入手的第一件智能家居产品,而进入资本市场是一种必然,会促使企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06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抽检存在安全隐患
2022年,仍有多家家居企业产品不合格,或因各种因素被召回,涉及宜家、海丝腾、尺度生活等。其中,宜家产品涉及3次,9月,宜家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三款儿童家具“适用年龄段”项目不合格,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3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14万余元;11月,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21日期间生产的“宜家IKEA”HOPPVALS霍普沃六边形百叶帘、TRIPPEVALS特普弗斯蜂窝状遮光卷帘,召回数量共19849件;12月,因产品星型底座支撑部位有开裂风险,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生产的“宜家IKEA”ODGER奥德格转椅煤黑色,共1161件。此外,9月,因部分产品缺少中文说明书,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风险隐患,2872件海丝腾牌床具被召回。同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告显示,尺度生活、童话森林、乐雅邦等品牌软体坐具(含软体沙发)不合格。
07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
《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2年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编制了《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行业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5%,培育一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应用场景;反向定制、全屋定制、场景化集成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比例稳步提高,绿色、智能、健康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智能家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在家居产业培育50个左右知名品牌、10个家居生态品牌,推广一批优秀产品,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
08
“保交楼“政策加强家居行业信心
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9月初,恒大地产一则“复工复产保交楼”的通报牵动了很多家居企业的心,据通报,恒大目前全国保交楼项目共706个,已复工项目668个,未复工项目38个,未复工的将在9月30日前全面复工。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项目复工顺利,加之各地密集出台促进房地产回暖的政策,对于家居行业来说是好消息,距离走出房地产市场阴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或许已经不远了。
9
中国家居企业成功海外维权
创行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先河
2022年10月25日,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参加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博览会期间,发现自身产品被抄袭侵权,并成功维权。该事件开创了我国家具行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之先河,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此次事件标志着以圣奥科技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采用创新赋能产品设计和品质,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赢得了世界尊重。该事件释放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号:曾经被质疑模仿、抄袭、低端的中国家具,正在成为被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中国家具业正在迅速崛起,中国制造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主办方结合相关材料判定该韩国企业存在侵权行为,并立刻采取了相应惩罚措施。最终,主办方将侵权产品撤离了展会现场,且对该企业保留追诉的权利。
10
家具零售总额持续下滑
家居卖场销售同比降4成
2022年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10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家具类零售总额为1290亿元,同比下降8.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总额为1506亿元,同比下降5.3%。
2022年11月15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825.07亿元,环比下跌16.84%,同比下跌42.52%;2022年1-10月累计销售额为10283.81亿元,同比上涨10.64%。翻看2022年的数据发现,2022年8月以来家居卖场销售额持续呈下跌趋势。8月的同比下滑率为10.65%,9月为15.30%,直至10月下滑率超出40%。
出品|搜狐焦点家居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